让你的实践面向未来:为什么每位艺术家都需要数字战略

2 July 2025, 阿莉萨·罗德里格斯
让你的实践面向未来:为什么每位艺术家都需要数字战略 — The Vilbil 博客:艺术与艺术家的线上枢纽 当今的艺术既存在于屏幕之上,也存在于墙壁之上。虚拟博物馆、NFT 和 VR 展览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物——它们已经成为保证可见性、持久性与相关性的基础设施。像 The Vilbil 这样的平台展示了数字战略如何为艺术家的实践提供“未来防护”,把作品转化为能够在全球互联的世界中长久流传的体验。

数字原生艺术: 语言、文化与技术的交汇之处

30 June 2025, 阿莉萨·罗德里格斯
数字原生艺术: 语言、文化与技术的交汇之处 — The Vilbil 博客:艺术与艺术家的线上枢纽 艺术的历史与创新密不可分,而最新的篇章则是数字原生艺术的出现——它们诞生于代码、网络与屏幕之中。英国艺术家 罗伯特·理查森 体现了这一运动,他将文字重新塑造成一种流动的数字形式,并在全球范围内展出。随着 The Vilbil 等新平台的出现,这类艺术正走入聚光灯下,成为我们数字时代的文化定义力量。

虚拟博物馆时代的可持续性

5 June 2025, 阿莉萨·罗德里格斯
虚拟博物馆时代的可持续性 — The Vilbil 博客:艺术与艺术家的线上枢纽 在 2025 年世界环境日(6 月 5 日),艺术界再次被提醒:可持续性不再是一个选择,而是一种必然。虚拟博物馆减少了运输、存储和全球旅行所带来的碳成本,但它们也通过服务器和区块链带来了隐藏的挑战。像 The Vilbil 这样的项目展示了数字平台如何在创新与环境责任之间取得平衡,为更加绿色的文化未来指明方向。

CAVE CANEM 与 Phygital 艺术的兴起

28 March 2025, 阿莉萨·罗德里格斯
CAVE CANEM 与 Phygital 艺术的兴起 — The Vilbil 博客:艺术与艺术家的线上枢纽 融合艺术模糊了物体与代币、物质与代码之间的界限。NHOMM 的作品 CAVE CANEM 展示了一件雕塑如何既能存在于展台之上,又能存在于区块链中——从而重塑关于所有权、存在感与可及性的观念。

艺术新前沿:塑造数字博物馆的趋势

10 March 2025, 阿莉萨·罗德里格斯
艺术新前沿:塑造数字博物馆的趋势 — The Vilbil 博客:艺术与艺术家的线上枢纽 艺术始终随着时代的工具而演变——从油画到摄影,再到沉浸式技术。今天,数字博物馆代表着下一步,拥抱着数字原生艺术、虚拟现实、NFT 和包容性等趋势。它们不是实体空间的替代品,而是一种强有力的延伸,使文化更加动态、可及并具有全球性。

数字博物馆形式的优势

3 February 2025, 阿莉萨·罗德里格斯
数字博物馆形式的优势 — The Vilbil 博客:艺术与艺术家的线上枢纽 未来的博物馆已经到来——它既存在于馆内,也延伸到馆外。
数字博物馆融合了精确渲染、交互性和全球化的访问方式,创造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的文化空间。
它们揭示被隐藏的馆藏,吸引年轻一代,并为艺术家和机构拓展更多机会。
它们不仅是实体博物馆的替代品,更是对博物馆体验的强有力延伸。

引入交互式流媒体:虚拟博物馆和画廊的未来

11 January 2025, 索菲娅·佐祖利娅
引入交互式流媒体:虚拟博物馆和画廊的未来 — The Vilbil 博客:艺术与艺术家的线上枢纽 虚拟博物馆不再是笨拙的模拟 —— 借助 Interactive Streaming,它们在浏览器中变成即时而沉浸的体验。The Vilbil 引领这一转变,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全球线上平台,汇聚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