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Vilbil 博客

慈悲的符号:米格斯·伯勒斯与无言的艺术表达

7 November 2025, 阿莉萨·罗德里格斯

连载系列第一部分

喧嚣世界中的静谧回响

在这个充满声音与视觉冲击的世界里,艺术家米格斯·伯勒斯(Miggs Burroughs)为静谧的回响开辟了一方天地。他的项目《慈悲的符号》(Signs of Compassion)不仅仅是一场展览——它是一场关于同理心、动作与人类连接的诗意实验。通过创新地运用透镜图像与美式手语,伯勒斯将艾米莉·狄金森(Emily Dickinson)的诗句转化为一种直抵人心的视觉语言。如今,借助 The Vilbil.Art 的数字策展,这件作品焕发新生,拓展触角,邀请全球观众体验“流动中的慈悲”。正如米格斯欣喜地表示:“你们在墙上的模拟太棒了——墙的颜色也完美还原,尽管你们的圆厅效果已经非常出色。”

灵感之源:狄金森故居与儿子的建议

这个想法并非一蹴而就。“它是在几年间以不同方式逐渐成型的,”米格斯解释道,“慢慢地凝结起来。”他第一次接触狄金森并不是通过书籍,而是一次偶然的拜访。“很多年前我去看望在大学读书的儿子,”他回忆道,“在他上课的时候我想找点事做。他说,‘街对面就是艾米莉·狄金森的故居。’”那座博物馆——狄金森在楼上的卧室里成长并写诗的地方——留下了静静的印象。米格斯开始“偶尔读读她的诗,不是很认真,也没想太多。”但灵感的种子已然种下。

几年后,当他的本地图书馆邀请他举办个展时,希望他展示“你所有的作品”。米格斯却犹豫了。“我真的不想——太零散了。我想要一个有凝聚力的东西。”当时他正在使用透镜图像技术,他开始被讲故事的想法吸引——不仅仅是展示一件作品如何变换,而是创造一个具有情感连贯性的序列。“我想用透镜讲一个故事,”他说,“而不是一件作品做了某种变化,然后你再看下一件作品又做别的变化。”

手势即语言:手语与动作

这种叙事的渴望让他开始思考手语。“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想到手语,”他坦言,“但我觉得应该有一个连贯的故事。”他思考着手语如何“通过动作传达情感”,而这正好与透镜图像的双帧结构相契合。“手语通常是两个动作,”他解释道,“几乎所有手语都是两个动作——非常适合透镜。”他还常在画廊听到一句话:“这件艺术真的在对我说话。”这个想法让他印象深刻。“那么,我的艺术真的可以对你说话,”他想,“因为手语就是情感的动作。”

诗的选择:三十个手势中的慈悲

在选择诗歌时,米格斯既考虑了情感也考虑了实际。“这是个好问题,”当被问及为何选择狄金森的《If I can stop one heart from breaking》时他说。图书馆的展览空间有四面展台,可以容纳三十件作品。“所以我有点倒推,”他解释道。“我读遍了狄金森的诗——也读了其他诗——但我总是回到狄金森,因为她传达情感的方式太美了。文字与情感的简练。”他开始数词和短语,发现这首诗大约有三十五到三十六个词。但在手语中,有些词是组合的——比如“破碎的心”——这使它成为完美的选择。“手语是一种非常简练的语言,”他说,“比如你不会说‘我想今天去商店’,而是直接比‘去商店’。”这种简练,加上狄金森关于将受伤的知更鸟送回巢中的隐喻,让他深受触动。“这是关于慈悲,”他说,“关于帮助人类。”

人性的投射:三十张面孔,三十个手势

起初,米格斯考虑用一个人来比划整首诗。“现在想来真是太傻了,”他反思道,“一个人做完所有动作——太无聊了。”于是他选择了三十位不同的人来代表每个词或短语。“为什么不选不同的面孔、不同的种族、性别?”他说,“我尽量做到全面混合——多元的人类代表。”一位精通手语的朋友为他翻译了整首诗,米格斯录下了视频。“他逐字逐句地拆解。”然后,米格斯挑选参与者,向他们展示视频,并指导每个动作:“你要做‘停止’这个词,那就这样做。第一张图是这样,第二张图是那样。”在一年时间里,他拍摄了每位参与者,并组装成透镜图像序列。“我学到了很多,”他说,“甚至写邮件时我都开始思考如何简练表达。”

从图书馆到联合国

图书馆的首展反响热烈。“非常成功,”米格斯说,“反应非常积极。”随后,该项目被带到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一家画廊——那里靠近美国第一所聋人学校。“一些教师和聋人学生来看了展览,”他回忆道,“他们竖起了大拇指,我原本还担心动作是否准确。”他们的认可令他深受鼓舞。之后,该项目又去了纽约的一家医院,接着是另一所聋人学校。“已经展出过五六个地方了,”他说。最终,联合国也听说了这个项目。“我必须把它做得更大,”他解释道,“之前每件作品都是这个尺寸,但联合国的墙有三十米长。”他将每件作品放大到六十厘米见方,并花了一年半时间制作扩展版。“就在那里了,”他说,“你们真的模拟得太好了。”

与 The Vilbil 的新篇章

如今,通过 The Vilbil:艺术与艺术家在线平台,《慈悲的符号》找到了新的归宿——一个既尊重其情感深度,又拓展其影响力的空间。米格斯称赞数字呈现方式,指出圆厅效果与墙面颜色很好地捕捉了实体装置的精神。The Vilbil 的策展既保留了伯勒斯的艺术愿景,又提升了作品的可及性。观众不仅在观看作品——他们在感受它。他们与之共动。他们被它所打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