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Vilbil 博客
当手势化作诗意
每一个有意义的想法都始于一个问题。
对艺术家 Miggs Burroughs 来说,这是一个安静却大胆的问题:
同情可以被看见吗——而不仅仅是被感受到?
Miggs 被美国手语(ASL)的节奏与美感所吸引,逐帧研究每一个手势,发现了一种隐藏在动作中的诗意。
他将这种视觉节奏与 Emily Dickinson 的诗句相结合:
“如果我能阻止一个心灵破碎,
我便不虚此生……”
三十位来自不同年龄、背景和能力的人,各自用手语表达了诗中的一个词或短语。
通过光栅摄影技术,Miggs 捕捉了每个手势的两个不同动作,并将它们融合成随着观者移动而变化的动态肖像。
每一幅图像都揭示了同情的展开——手势与词语交织而成。
为了完成这一愿景,艺术家兼发明家 Mark Yurkiw 创作了“咒语之轮”——一件与照片相辅相成的雕塑作品。
在两个相同的旋转圆柱上,他用盲文雕刻了 Dickinson 的诗句,使参观者可以通过触觉来阅读和感受同样的信息。
光栅肖像与盲文雕塑共同构成了一种视觉与感官之间的对话——可见与可感,眼之所见与心之所感。
正如 Miggs 在开幕式上所说:
“这不是一个艺术展览。这是一场诗歌展——通过我们社区的双手来表达。”
这一切始于康涅狄格州的一座小图书馆,最终成长为一个让世界得以看见——并触摸的信息。
Westport 图书馆装置照片,2017年——由 Miggs Burroughs 和 Mark Yurkiw 提供,《Signs of Compassion》。
